「娶妻當得陰麗華」這句話流傳了上千年,那麼陰麗華是何人?有何家庭背景?陰麗華是南陽郡新野人,她的家族在當地很有名望,是春秋時期被譽為「華夏第一相」」管仲的後代,被齊桓公稱為「仲父。」管仲的第七代管修遷居到楚國後,被稱為「陰大夫,」此後就稱「陰」姓,在秦末漢初的年代,舉族搬到新野居住,成為新野豪門大族。
說道陰麗華,就不得不提一個人,他叫劉秀,是東漢的第一任皇帝,生於公元前6年,是漢高帝劉邦的第九代孫子,劉秀九歲喪父,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,劉秀生的是七尺三寸,美鬚眉,鼻子高,額頭飽滿,一表人才。
而劉秀所在的時代,恰逢王莽新政,導致名不聊生,連年災荒,各地起義紛紛而起,那劉秀又是怎樣和陰麗華扯上關係的?他們之間是政治聯姻還是愛情?
話說劉秀到新野求學,借住在姐夫鄧晨的家中,而鄧城與陰氏有親緣關係,借著這層關係劉秀見到陰麗華,被陰麗華的美麗深深吸引,後來到長安見到執金吾出行,儀仗浩大,便感慨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:仕宦當作執金吾,娶妻當得陰麗華。
劉秀在29歲的時候娶了陰麗華,在河北開戰時為了得到權貴的支持,在真定娶了定恭王的外孫女郭聖通,對於這樁政治聯姻,劉秀並不喜歡這個妻子,他喜歡的是陰麗華,到劉秀稱皇帝的時候,想立陰麗華為後,但是當時時局不穩,政局動蕩,但陰氏家族的政治資源不足,郭聖通家族勢力顯赫,並且生有一個兒子,陰麗華當時無子,在這種局面下劉秀提出:「雅性寬仁,有母儀之美」 還是想立陰麗華為後,但是陰麗華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,說自己沒有資格為後,幾次辭卻劉秀的提議,也更加深自己在劉秀心目中的地位,即使劉秀出征,有時也會帶上陰麗華,雖然郭聖通當了皇后,但讓劉秀更加厭惡,而陰麗華雖然只是一個貴人,但深得帝心,可見陰麗華的聰慧。
而今日要說的就是陰麗華隨劉秀出征彭寵的時候在生的孩子劉庄,劉庄出生於建武四年(公元28年),是劉秀的第四子,生下來面色方正,到十歲的時候能通曉《春秋》,光武帝劉秀驚訝他的才能聰慧,在建武十五年(41)封為東海公,在建武十九年(43年)被封為太子,拜經學大師桓榮為師,學習《尚書》。而劉庄能成為皇太子,並不全部是因為陰麗華,他自己聰敏慧智,在劉庄十二歲時,光武帝頒布「度田令」,要清查全國土地和人口,並且親自聽取各地官員的彙報情況,劉庄當時也在旁聽,光武帝在陳留吏的牘上看到上面寫有,「潁川、弘農可問,河南、南陽不可問。」光武帝就問陳留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陳留吏說不清楚,這時在一旁的劉莊上前對光武帝說道:「這是那郡守在教陳留史怎樣核查土地。」
光武帝就問道:「為何這兩個地方問不得,」劉庄回道:「河南是京都所在地,很多大臣有很多封地,田莊在這邊,而南陽是父皇的故鄉,很多皇親都住在那裡,他們又怎麼敢去問?」光武帝和群臣聽了這話,恍然大悟,後來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史,情況果然如此,後來「度田令」順利施展,讓劉秀越發覺得自己兒子聰慧,也動了換太子的念頭。
在建武十七年(41年)時,這年宮廷巨變,劉秀責備郭聖通:「行事有呂霍之風,不可以托以幼孤,恭承大位」廢去了她的後位,立陰麗華為皇后,皇太子劉疆見母親被廢黜,自己的地位也不保,主動向光武帝提出封劉陽為太子,劉秀在時機成熟時將劉疆封為東海王,立劉陽為太子,改名劉庄。
在建武中元二年(57年),劉秀去世,劉庄即位,那一年劉庄三十歲,東漢的皇帝大齡即位的劉秀是第一位,劉庄是第二位,在第二年改元,定年號為永平。
劉庄登上皇位時很順利,但他的兄弟認為他登上皇位不合儒學,心裡不認同,就都不把劉庄放在眼中,儒學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推崇的,為了更好的統治民心,當時提出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。甚至劉庄的同母胞弟也參與到其中,那劉庄是怎樣做的?
他的弟弟是山陽王劉荊,偽造廢后郭聖通筆記給前太子劉疆寫信,支持劉疆造反,但是劉疆接到這封信後很害怕,直接將送信的使節和信封原件交給了皇帝劉庄,而劉庄接到了這信件,很是生氣,但他並沒有殺了劉荊,隱忍蟄伏了下來,只因為當時才登上皇位不久,勢力根基不穩固,所以先韜光養晦。
劉庄即位後繼續執行光武帝的執政方針,不過也有所調改,一是組成自己的核心利益集團,加強自己的地位,二是將廢后郭聖通的待遇與陰麗華的待遇同等對待,善待前太子,沒有激化兩大集團的矛盾,第三條是大赦天下,在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》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:朕承大運,繼體守文,不知稼穡之艱難,懼有廢失。聖恩遺戒,顧重天下,以元元為首。公卿百僚,將何以輔朕不逮。其賜天下男子爵,人二級。三老、孝悌、力田人三級。爵過公乘,得移與子若同產、同產子。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。鰥、寡、孤、獨、篤癃粟,人十斛。其施刑及郡國徒,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系者,悉免其刑。又邊人遭亂為內郡人妻,在己卯赦前,一切遣還邊,恣其所樂。中二千石下至黃綬,貶秩贖論者,悉皆復秩還贖。方今上無天子,下無方伯,若涉淵水而無舟楫。夫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,實賴有德左右小子。
經過一番整頓,劉庄幾個月時間就牢牢把握住軍權,換上了自己的心腹,同時撫恤,百姓賑濟災民,也緩和了社會矛盾,樹立起自己的威嚴。
他在繼承光武帝的執政方針後,繼續限制「三公」的權利,古代一直有三公九卿的說法,那三公是什麼?在西漢武帝時期,將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合稱「三公」,在東漢光武帝時期繼承了西漢的體制,任然設置「三公」,分別為大司馬、大司徒和大司空,光武帝為了加強手中的權利,逐漸架空三公的權利,但三公承擔的責任反倒增加,古代人信奉神,若天下哪裡出現災難,三公都會用來頂罪,所以東漢時期的三公是有名無實,在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》有這樣一段記載:冬十月壬辰晦,日有食之。三公免冠自劾。制曰「冠履勿劾。災異屢見,咎在朕躬,憂懼遑遑,未知其方。將有司陳事,多所隱諱,使君上壅蔽,下有不暢乎。昔衛有忠臣,靈公得守其位。今何以和穆陰陽,消伏災譴。刺史、太守詳刑理冤,存恤鰥孤,勉思職焉。這是對三公承擔責任的描寫。
那劉庄有哪些執政措施?對東漢又做出了什麼貢獻?
一是嚴防外戚干政,為政苛察,總攬權柄,權不借下,二是嚴苛馭下,有小吏誤記了西域屬國的貢品,在他查賬時發現了失誤,自己親自執杖懲罰,是小吏的長官聽聞消息後,及時趕來說是自己管教失職之罪,向劉庄求情,這事才過去。三是打擊宗室,限制豪強,陰太后的弟弟的兒子陰豐殺了公主,但陰太后還在世,但劉庄也嚴懲不誤,將陰豐殺死。
對文化的發展與貢獻:倡導儒學,重視禮儀,積極興辦各種學校來儲備人才,教化民眾。在明帝一朝,皇親貴族,大臣之子都要到皇帝般的南宮學校讀書,接受民儒耆老的教導,劉庄提倡「以孝治天下」連守城的士兵都能背誦孝經,劉庄的師父桓榮去世,他以弟子身份為其舉哀,上行下效,東漢時期形成了良好的尊師重教的風氣。
劉庄雖然重視禮教,但是對外來文化也不排斥,佛教是西漢末年傳入中原,在劉庄統治天下的時候,得到了飛速發展,,劉庄採取了兼收並蓄的方針來容納佛教。相傳,留在南宮的劉庄做了個奇怪的夢,夢見飛來一個頭頂發光,身形高大的金人降在宮殿中央,準備開口詢問時,那金人向西方飛去,夢醒後感到迷惑,招來官員詳細詢問,群官不知,大臣傅毅說:聽聞西方有神,人稱為佛,喊名如來,正如皇上所夢。劉庄聽後深信,永平七年派遣臣下到西域求佛經佛法。在大月氏偶遇印度兩位高僧,還見到如來佛像與佛經,請他們來大漢弘揚佛法。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在東漢使者的引領下,兩位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,佛像來到京都洛陽。劉庄以隆重的禮節迎他們,讓他們暫時居住在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中,永平十一年,劉庄下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修建白馬寺,以紀念拖白馬之功,白馬寺也是中國第一座佛寺,稱為主庭。
東漢建立後國力不足,對匈奴採取了防禦措施,後與匈奴開互市,匈奴生二心,永平十六年(73年),劉庄命竇固、耿忠征伐北匈奴。又派班超出使西域,讓屬國送人質進京,又重新設置了西域都護。
歷史人物評價劉庄:傅玄說,肅矣孝明,杖法任刑,勤綜萬機,察下以情,未弘道治,用致太平,專信俗儒,非禮之經。而薛瑩說:明帝自在儲宮,而聰允之德著矣,及臨萬機,以身率禮,恭奉遺業,一以貫之,雖夏啟周成,繼體持統,無以加焉,是以海內乂安,四夷賓服,斷獄希少,有治平之風,號曰顯宗,不亦宜乎。
劉庄在永平十八年在洛陽東宮去逝,在位18年,葬於顯節陵,謚號「孝明皇帝」。他的政治措施連接了中原邊疆的關係,促進了文化繁榮,給後世帶來深遠影響
憑著母親身份貴重得到江山的是哪個皇帝?對後世有什麼影響
「娶妻當得陰麗華」這句話流傳了上千年,那麼陰麗華是何人?有何家庭背景?陰麗華是南陽郡新野人,她的家族在當地很有名望,是春秋時期被譽為「華夏第一相」」管仲的後代,被齊桓公稱為「仲父。」管仲的第七代管修遷居到楚國後,被稱為「陰大夫,」此後就稱「陰」姓,在秦末漢初的年代,舉族搬到新野居住,成為新野豪門大族。
說道陰麗華,就不得不提一個人,他叫劉秀,是東漢的第一任皇帝,生於公元前6年,是漢高帝劉邦的第九代孫子,劉秀九歲喪父,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,劉秀生的是七尺三寸,美鬚眉,鼻子高,額頭飽滿,一表人才。
而劉秀所在的時代,恰逢王莽新政,導致名不聊生,連年災荒,各地起義紛紛而起,那劉秀又是怎樣和陰麗華扯上關係的?他們之間是政治聯姻還是愛情?
話說劉秀到新野求學,借住在姐夫鄧晨的家中,而鄧城與陰氏有親緣關係,借著這層關係劉秀見到陰麗華,被陰麗華的美麗深深吸引,後來到長安見到執金吾出行,儀仗浩大,便感慨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:仕宦當作執金吾,娶妻當得陰麗華。
劉秀在29歲的時候娶了陰麗華,在河北開戰時為了得到權貴的支持,在真定娶了定恭王的外孫女郭聖通,對於這樁政治聯姻,劉秀並不喜歡這個妻子,他喜歡的是陰麗華,到劉秀稱皇帝的時候,想立陰麗華為後,但是當時時局不穩,政局動蕩,但陰氏家族的政治資源不足,郭聖通家族勢力顯赫,並且生有一個兒子,陰麗華當時無子,在這種局面下劉秀提出:「雅性寬仁,有母儀之美」 還是想立陰麗華為後,但是陰麗華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,說自己沒有資格為後,幾次辭卻劉秀的提議,也更加深自己在劉秀心目中的地位,即使劉秀出征,有時也會帶上陰麗華,雖然郭聖通當了皇后,但讓劉秀更加厭惡,而陰麗華雖然只是一個貴人,但深得帝心,可見陰麗華的聰慧。
而今日要說的就是陰麗華隨劉秀出征彭寵的時候在生的孩子劉庄,劉庄出生於建武四年(公元28年),是劉秀的第四子,生下來面色方正,到十歲的時候能通曉《春秋》,光武帝劉秀驚訝他的才能聰慧,在建武十五年(41)封為東海公,在建武十九年(43年)被封為太子,拜經學大師桓榮為師,學習《尚書》。而劉庄能成為皇太子,並不全部是因為陰麗華,他自己聰敏慧智,在劉庄十二歲時,光武帝頒布「度田令」,要清查全國土地和人口,並且親自聽取各地官員的彙報情況,劉庄當時也在旁聽,光武帝在陳留吏的牘上看到上面寫有,「潁川、弘農可問,河南、南陽不可問。」光武帝就問陳留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陳留吏說不清楚,這時在一旁的劉莊上前對光武帝說道:「這是那郡守在教陳留史怎樣核查土地。」
光武帝就問道:「為何這兩個地方問不得,」劉庄回道:「河南是京都所在地,很多大臣有很多封地,田莊在這邊,而南陽是父皇的故鄉,很多皇親都住在那裡,他們又怎麼敢去問?」光武帝和群臣聽了這話,恍然大悟,後來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史,情況果然如此,後來「度田令」順利施展,讓劉秀越發覺得自己兒子聰慧,也動了換太子的念頭。
在建武十七年(41年)時,這年宮廷巨變,劉秀責備郭聖通:「行事有呂霍之風,不可以托以幼孤,恭承大位」廢去了她的後位,立陰麗華為皇后,皇太子劉疆見母親被廢黜,自己的地位也不保,主動向光武帝提出封劉陽為太子,劉秀在時機成熟時將劉疆封為東海王,立劉陽為太子,改名劉庄。
在建武中元二年(57年),劉秀去世,劉庄即位,那一年劉庄三十歲,東漢的皇帝大齡即位的劉秀是第一位,劉庄是第二位,在第二年改元,定年號為永平。
劉庄登上皇位時很順利,但他的兄弟認為他登上皇位不合儒學,心裡不認同,就都不把劉庄放在眼中,儒學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推崇的,為了更好的統治民心,當時提出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。甚至劉庄的同母胞弟也參與到其中,那劉庄是怎樣做的?
他的弟弟是山陽王劉荊,偽造廢后郭聖通筆記給前太子劉疆寫信,支持劉疆造反,但是劉疆接到這封信後很害怕,直接將送信的使節和信封原件交給了皇帝劉庄,而劉庄接到了這信件,很是生氣,但他並沒有殺了劉荊,隱忍蟄伏了下來,只因為當時才登上皇位不久,勢力根基不穩固,所以先韜光養晦。
劉庄即位後繼續執行光武帝的執政方針,不過也有所調改,一是組成自己的核心利益集團,加強自己的地位,二是將廢后郭聖通的待遇與陰麗華的待遇同等對待,善待前太子,沒有激化兩大集團的矛盾,第三條是大赦天下,在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》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:朕承大運,繼體守文,不知稼穡之艱難,懼有廢失。聖恩遺戒,顧重天下,以元元為首。公卿百僚,將何以輔朕不逮。其賜天下男子爵,人二級。三老、孝悌、力田人三級。爵過公乘,得移與子若同產、同產子。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。鰥、寡、孤、獨、篤癃粟,人十斛。其施刑及郡國徒,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系者,悉免其刑。又邊人遭亂為內郡人妻,在己卯赦前,一切遣還邊,恣其所樂。中二千石下至黃綬,貶秩贖論者,悉皆復秩還贖。方今上無天子,下無方伯,若涉淵水而無舟楫。夫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,實賴有德左右小子。
經過一番整頓,劉庄幾個月時間就牢牢把握住軍權,換上了自己的心腹,同時撫恤,百姓賑濟災民,也緩和了社會矛盾,樹立起自己的威嚴。
他在繼承光武帝的執政方針後,繼續限制「三公」的權利,古代一直有三公九卿的說法,那三公是什麼?在西漢武帝時期,將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合稱「三公」,在東漢光武帝時期繼承了西漢的體制,任然設置「三公」,分別為大司馬、大司徒和大司空,光武帝為了加強手中的權利,逐漸架空三公的權利,但三公承擔的責任反倒增加,古代人信奉神,若天下哪裡出現災難,三公都會用來頂罪,所以東漢時期的三公是有名無實,在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》有這樣一段記載:冬十月壬辰晦,日有食之。三公免冠自劾。制曰「冠履勿劾。災異屢見,咎在朕躬,憂懼遑遑,未知其方。將有司陳事,多所隱諱,使君上壅蔽,下有不暢乎。昔衛有忠臣,靈公得守其位。今何以和穆陰陽,消伏災譴。刺史、太守詳刑理冤,存恤鰥孤,勉思職焉。這是對三公承擔責任的描寫。
那劉庄有哪些執政措施?對東漢又做出了什麼貢獻?
一是嚴防外戚干政,為政苛察,總攬權柄,權不借下,二是嚴苛馭下,有小吏誤記了西域屬國的貢品,在他查賬時發現了失誤,自己親自執杖懲罰,是小吏的長官聽聞消息後,及時趕來說是自己管教失職之罪,向劉庄求情,這事才過去。三是打擊宗室,限制豪強,陰太后的弟弟的兒子陰豐殺了公主,但陰太后還在世,但劉庄也嚴懲不誤,將陰豐殺死。
對文化的發展與貢獻:倡導儒學,重視禮儀,積極興辦各種學校來儲備人才,教化民眾。在明帝一朝,皇親貴族,大臣之子都要到皇帝般的南宮學校讀書,接受民儒耆老的教導,劉庄提倡「以孝治天下」連守城的士兵都能背誦孝經,劉庄的師父桓榮去世,他以弟子身份為其舉哀,上行下效,東漢時期形成了良好的尊師重教的風氣。
劉庄雖然重視禮教,但是對外來文化也不排斥,佛教是西漢末年傳入中原,在劉庄統治天下的時候,得到了飛速發展,,劉庄採取了兼收並蓄的方針來容納佛教。相傳,留在南宮的劉庄做了個奇怪的夢,夢見飛來一個頭頂發光,身形高大的金人降在宮殿中央,準備開口詢問時,那金人向西方飛去,夢醒後感到迷惑,招來官員詳細詢問,群官不知,大臣傅毅說:聽聞西方有神,人稱為佛,喊名如來,正如皇上所夢。劉庄聽後深信,永平七年派遣臣下到西域求佛經佛法。在大月氏偶遇印度兩位高僧,還見到如來佛像與佛經,請他們來大漢弘揚佛法。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在東漢使者的引領下,兩位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,佛像來到京都洛陽。劉庄以隆重的禮節迎他們,讓他們暫時居住在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中,永平十一年,劉庄下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修建白馬寺,以紀念拖白馬之功,白馬寺也是中國第一座佛寺,稱為主庭。
東漢建立後國力不足,對匈奴採取了防禦措施,後與匈奴開互市,匈奴生二心,永平十六年(73年),劉庄命竇固、耿忠征伐北匈奴。又派班超出使西域,讓屬國送人質進京,又重新設置了西域都護。
歷史人物評價劉庄:傅玄說,肅矣孝明,杖法任刑,勤綜萬機,察下以情,未弘道治,用致太平,專信俗儒,非禮之經。而薛瑩說:明帝自在儲宮,而聰允之德著矣,及臨萬機,以身率禮,恭奉遺業,一以貫之,雖夏啟周成,繼體持統,無以加焉,是以海內乂安,四夷賓服,斷獄希少,有治平之風,號曰顯宗,不亦宜乎。
劉庄在永平十八年在洛陽東宮去逝,在位18年,葬於顯節陵,謚號「孝明皇帝」。他的政治措施連接了中原邊疆的關係,促進了文化繁榮,給後世帶來深遠影響